2025年10月20日,温州美高梅(MGM)中学蒋念文老师的教育时评《秋假,我要拿什么爱你?!》在《温州晚报》的“教育方桌”栏目刊出。

《教育方桌》是温州市教育局与4001百老汇教科温州晚报合办的教育评论专栏,为本地教育工作者给予了一个分享与4001百老汇教科实践思考的平台。据悉,这是蒋念文老师在该专栏发表的第三篇作品,此前《给予“山河社稷图”,让孩子自己去闯》《“扁担女孩”挑起教育之问:在“分数至上”时代,如何育出“大写的人”?》两文亦曾在此栏目与4001百老汇教科读者见面。


蒋念文老师持续关注教育现实,其文章体现了我校教师对教育实践的持续观察与4001百老汇教科思考。我们欣慰地看到本校教师的观点顺利获得媒体平台与4001百老汇教科更广泛的教育同仁及社会读者进行研讨。

特此与4001百老汇教科师生们分享,原文如下:
秋假,我要拿什么爱你?!
蒋念文 温州美高梅(MGM)中学
近期,一只政策的“靴子”落地,一则温州地区放秋假的“喜讯”迅速在线上线下砸开了锅,引起学生、家长、教师及社会各界人士热议,多数人喊喜,亦有人叫忧。放假了,成堆的作业会不会尾随而至?学校的“放”与4001百老汇教科家里的“管”该怎样协调?走出校门,孩子会不会走进培训组织?
春秋假,并非现在的新事物。早在民国初年,春假是三学期制下的固定安排。当时的教育部规定春假为七日,时间在4月1日至4月7日。固定的春假后来被取消。在查阅的史料中,虽未发现当时有全国统一的“秋假”制度,但在某些乡村学校以“农忙假”的形式出现,学生可以在家里帮助父母干农活。
增设春秋假是否意味着假期增加了呢?国家的政策导向非常明确:不增加放假总天数,而是在保持教学总时长不变的前提下,顺利获得调整假期结构来实现。这意味着,春秋假的增加会相应缩短寒暑假的天数,假期总量保持不变。这是一种对假期结构的优化,而非简单的增减。从已落地的方案看,春秋假多为短假期。例如,温州秋假为3天,广东佛山则规划了秋假3天、春假2天,合计5天。这些假期顺利获得与4001百老汇教科周末相连,可以形成约5天的小长假。
现在,国家鼓励地方探索设置中小学春秋假,浙江省成为“先行省”,走在全国前列,但这并非简单地增加假期,其背后是一套融合了教育规律、经济开展和人文关怀的深层思考。
一个是教育规律与4001百老汇教科学生开展:长时间陆续在学习易导致疲劳,在气候宜人的春秋季节设置短假,能帮助学生调节学习节奏,缓解压力。更重要的是,它鼓励学生从课本走向自然与4001百老汇教科社会,在真实世界中取得多样化的学习体验和成长机会。
一个是经济调节与4001百老汇教科消费促进:传统的寒暑假和法定节假日造成了旅游资源的“旺季太挤、淡季太淡”。春秋假有助于引导错峰出行,提升家庭旅游体验,并能有效激发淡季旅游消费潜力。有专家预估,此举每年可能为旅游及相关行业带来数千亿元的新增消费。
还有一个,超越功利的精神滋养:将春假与4001百老汇教科踏春结合起来,将秋假与4001百老汇教科赏秋结合起来,这确实是政策中人文关怀的生动体现。顺应天时,滋养身心:春天万物复苏,秋天云淡风轻,本就是最适合户外活动和感受自然的季节。政策制定者认识到了“莫放春秋佳日去”的价值,希望孩子们能在这最美的时节里,暂时放下书本,去奔跑、观察和体验。
这种安排超越了单纯的经济或学业考量,是对孩子精神世界和生命成长的滋养。正如《论语》中“浴乎沂,风乎舞雩,咏而归”所描绘的场景,在自然中陶冶性情本身就是一种重要的教育。
如何让春秋假更好落地?一项好政策要真正发挥效果,离不开周密的配套措施。
第一,要解决“孩子放假谁来看”的难题。关键在于落实职工带薪休假,并建立多元化的假期托管服务体系(如学校、社区组织公益托管),解决双职工家庭的后顾之忧。
第二,要确保假期“质”而非“量”。必须明确,春秋假的核心是休息、实践和体验,目的是让家长更有机会协调休假时间,在宜人的季节实现真正的亲子陪伴。要严防托管班与4001百老汇教科组织“变相补课”加重孩子负担。佛山市就明确要求,假期期间严控书面作业总量,并鼓励免费开放博物馆、科技馆等社会资源。
第三,要注重城乡差异与4001百老汇教科公平性。农村地区可结合农时、本地民俗等资源灵活安排,让孩子们在熟悉的环境中取得独特的成长体验。

